「相由心生」掐絲珠寶唐卡展
青海熱貢

福智湖山分院
雲林縣斗六市湖山里岩山路88號
展覽位置:大雄寶殿
展覽日期:2019年2月27日~3月24日
雲林縣斗六市湖山里岩山路88號
展覽位置:大雄寶殿
展覽日期:2019年2月27日~3月24日
藏傳佛教的唐卡藝術與佛教核心思想 — 中道觀的關聯性
唐卡,不但是服務於宗教的產物, 唐卡畫師所有的技法,亦被《造像量度經》的規範所限制著,這樣不自由的繪畫形式,這表面上互相矛盾的美學精神,終究是殊途同歸於人類心靈的解放?
美學境界,實就是唐卡繪畫藝術所追求的境界,至少佛教中觀派性空緣起論的境界和心靈自由會有一定程度的關係。至於唐卡藝術所展現的中道觀是否就是美學所追求的境界,這樣的問題,希望在不久的將來,能搜集更多的資料,以界定宗教與美學追求之境界的相關性。。
西藏的佛法在寂護傳入後,所傳承的就是龍樹中觀的體系,其所屬的瑜伽行中觀在十五世紀的宗喀巴大師之後,由於黃教的興盛,思想上趨於一致的採以應成中觀為核心, 然不論是自續中觀、應成中觀乃至瑜伽行中觀,皆由龍樹的中觀學發展出,藏密除講究實修之外,精深的義理中,中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唐卡藝術的美學思想 是以中觀思想最重要。
在藝術作品欣賞之前,先了解「象徵語言」的符號意義,因為抽象的宗教精神,如才德、性格,必須用具象的事物來象徵,藏傳佛教唐卡藝術的符號語言,被嚴密的規定著。圖像本身是一種語言,藉語言這工具,進入深邃的精神世界,以象表意。
藏傳佛教的藝術,從中歸納分類,手印、持物、法器、座騎、姿勢、顏色等,在這些圖像的象徵意義中,去認識藏傳佛教的核心思想 — 中道觀,希望在藝術的表象之外,進入實質的哲學內涵與美學世界。
展覽作品介紹
本次展覽共計二十幅作品-
釋迦牟尼與十八羅漢
-
五部文殊
-
文殊菩薩
-
三怙主
-
四臂觀音
-
六道輪回
-
六臂瑪嘎哈拉
-
密勒日巴
-
長壽三尊(白度母)
-
增長天王
-
長壽三尊(無量壽佛)
-
三怙主(觀音)
-
多聞天王
-
無量壽佛
-
長壽三尊(無量壽佛)
-
準提佛母
-
廣目天王
-
五方佛(寶生佛)
-
五方佛
-
五方佛
-
五方佛
-
五方佛
-
持國天王
-
文殊菩薩
-
蓮花生大士
-
宗喀巴
以上作品內容
材質:掐絲珠寶唐卡
尺寸:175x145cm
產地:青海熱貢
作者:更登達吉
代理商:盛凡三希典藏
如需訂購歡迎與我們聯繫
感謝您的參觀,如有任何疑問請隨時與我們聯繫
聯絡電話:07-2265068/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。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/或網頁下方Line客服連結Tags: 展覽活動